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
    
    野放鳥👋 
不是再會,而是另一種再見,我們會再見的。
野放是救援雀鳥重要的一環。不完善的野放安排,有機會導致雀鳥傷亡。有計劃地安排鴿鳩返回大自然,能確保其安全,得以繼續生存。
點知可以放?
- 成鳥 
- 完全康復後2星期 
- 可飛到7-8尺高 
- 有危機感 (如不想進籠時飛給你追、抓不到) 
- 會搶食 (開飯10分鐘內全清) 
- 如剛巧換羽毛,要等待完成才安全 
不適合野放類別
-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
      - 終身殘廢/斷翼斷腳 (如雖腳有事,但仍可站穩及抓穩,亦可) 
- 容易捕捉 
- 親人 
- 自幼由人飼養的賽鴿 (有腳環) 
 
- 
      
        
      
      - 野外求生及競爭能力低 
- 如剛巧換羽毛,要等待完成才安全 
 
野放方式
-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
      - 連籠帶鴿到野放地點,開籠門讓鴿自己出來放飛,並即時取走籠 
- 為減低鴿的不安,可野放多天前,連續幾天連籠帶鴿去野放地點,每次停留2-3小時讓鴿適應環境 
 
- 
      
        
      
      - 適合大病康復後/已習慣在外生活的成鴿 
 壞處:如救回時是幼鴿,突然轉變環境未必可適應到,有機會不被鴿群接納,而難以生存。 
-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
      - 為減低鴿的不安,可野放前,連續 2至3星期 前連籠帶鴿去野放地點每星期 2至3天,每次停留2-3小時讓鴿適應環境 
- 在野放當天打開籠子讓鴿自由出入 
- 籠需繼續放置以便鴿選擇回來 
 
- 
      
        
      
      - 適合性格內斂/怕事的鴿子 
 好處:對鴿的驚擾程度最小,全取決於牠們我意願。 壞處:鴿是群居,單獨飛離有機會遇到其他動物襲擊。 
準備
-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
      - 必須確保一星期內之天氣預報為天晴及穩定 
- 避免大雨或酷熱天氣警告 
- 避免冬季或風雨季節 (理想為 16-25C) 
- 這是為了減少他一開始就碰到風大雨大氣候的機率,鳥兒還不懂該去哪裡躲雨時,此舉可避免他在外淋雨結果生病 
 
- 
      
        
      
      - 如救起時為成年鴿,建議於原地野放,因鴿已熟悉該處, 知道那裡是安全或危險 
- 如救起時為幼鳥,地點需有:- 鴿群 (20隻起) - 附近有水源 - 避免山邊多猛禽如游隼等地 - 避免鄰近馬路車多 
 
-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
      - 中午 1 至 2 時前 (日照) 
- 雀鳥一般黃昏前回巢,當鴿群離去就會落單 
 
訓練 (適合兒時入屋的小朋友)
-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
      - 可先教導並嘗試野外可能會遇見的食物,豐富多樣化覓食可能 (米飯/麵包/餅乾碎 等) 
 
- 
      
        
      
      - 練習放風時觀察停降的靈敏度 
- 不停驅趕而令鴿鴿習慣在警惕下生活 
 
- 
      
        
      
      - 不要和家中的貓狗接觸,否則在外面以為是朋友而飛進,結果剛好成為點心或受襲擊 
 
-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
      - 逐漸減少接觸,不再手餵,不再讓鳥上手,讓牠有大量自己獨處或只和同類鳥伴相處的時間,不然怕肚子餓飛去找人類,會被人抓去。 
- 當牠逐漸恢復野性,開始躲避人類碰觸時,刻意從各種角度碰觸而不抓到牠,讓牠學習閃躲,等到無法輕易碰觸到牠的任何一根羽毛,牠面對人類和敵人的警覺性與閃躲能力也會更好 
 
- 
      
        
      
      - 上腳環可讓人容易辨識,但亦有機會容易被勾住、纏住,對生存造成一定的影響請自行衡量 
 
- 
      
        
      
      - 不能使用門口頂部開的,因要讓鴿自動走出來 
 
斑鳩野放
基本上跟鴿野放相同,但因斑鳩無地盤性而且非群居,所以無斑鳩群。
註: 原文由Lam Gian/王奇編寫,另參考麻雀天地再加以修改 (日期: 2022年6月)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